一说起盔甲,人们都熟悉,那是古代将士戴在头上和穿在身上的防护装具。中国古代称头上戴的防护装具为胄、首铠、兜黎、头黎和盔,对身上穿的防护装具叫甲、介、函、铠等,合起来称盔甲或甲胄。
本来,盔甲广泛使用于冷兵器时代,那时皮革或金属的盔甲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随着火器的出现和发展,盔甲的作用大打折扣。冷兵器时代后期,人们索性抛弃沉重的盔甲轻装上阵。进入机械化兵器时代,士兵的主要致伤威胁是炮弹等破片武器所致,特别是爆炸破片及直射弹对战场人员头部的伤害是战斗减员的首要原因。钢铁盔甲的作用才重新得到认识,于是,现代头盔就应运而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各主要交战国纷纷开发装备了军用头盔。由于现代头盔最初的材料主要是钢的,因此也称“钢盔”。
战争年代我军曾使用缴获的钢盔
受经济条件所限,我军在战争时期没有正式装备钢盔。虽然红军时期就曾缴获过一些钢盔,但很少有人配戴。不过长征时隶属于中央纵队的干部团,就曾戴着缴获的钢盔,配长短枪,有的还端着“花机关”(德制MP18冲锋枪),打得川军望风披靡,“戴铁帽子的红军”名声大振……
抗日战争时期,一些部队曾佩戴过缴获的日式钢盔。钢盔日语叫做“铁帽”,侵华日军主要装备的是90式钢盔,被中国军队缴获无数,而且钢盔这种单兵装备又结实耐用,因此后来在我军使用时间较长。
平型关战斗后,八路军展示缴获的侵华日军武器,其中不少战士戴上了日式钢盔。
1937年10月八路军在长城上阻击日军。图中机枪手背着缴获的日式钢盔。
1944年,八路军冀中部队的战士进行掷弹筒操作训练,他们都戴着日式钢盔。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利用战缴物资少量装备钢盔,主要是国民党军队装备的美式M1型钢盔和仿制M1型的“中正式”(在美军M1钢盔基础上改进设计,更适合中国人的头型),以及少量德制M1935钢盔(抗战初期曾装备国民党军队)。解放战争后期,我军装备钢盔最多的部队是炮兵、城市攻坚作战的步兵。
渡江战役前的解放军。
1949年7月9日,解放军受到上海学生和市民的欢迎。图为头戴缴获的美式钢盔的士兵在演唱歌曲。
1949年下半年解放军也曾使用过少量德式钢盔,“八一军徽”喷涂在头盔正前方。
60年代后期正在施工的工程兵某部,有战士还戴着M1935钢盔。
在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阅兵式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炮兵、骑兵方队都是戴着日式钢盔。主要是因为缴获的日式钢盔数量大,凑齐上万顶新的钢盔不成问题。
开国大典阅兵式步兵方队。
开国大典阅兵式骑兵方队。
开国大典阅兵式炮兵方队。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面对用现代化装备武装到牙齿的美军,没有头盔防护的我志愿军官兵头颈部战伤死亡率高达50.8%,约是二战期间装备了头盔的美军战伤死亡率的1.6倍。其实,也有一些志愿军部队是携带钢盔入朝的。但是由于朝鲜过于寒冷等原因,极少见到志愿军戴钢盔的照片。
这张著名照片拍摄于1951年2月,照片中的志愿军部队是第19兵团64军191师572团,可以清楚地看见志愿军战士身上背的钢盔。
50年代后期我军开始研制头盔
看到一些文章说我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才开始研制头盔。实际上,早在上世纪50年代后期,我军就已经研制生产头盔,并装备有关部队了。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前夕,由总后勤部军需生产部监制、军需工厂赶制出一批玻璃钢防弹头盔,装备新中国成立十周年阅兵式的受阅部队(主要是步兵方队和炮兵方队)。
文章来源:《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网址: http://www.xdsljgyy.cn/zonghexinwen/2022/0112/531.html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投稿 |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编辑部|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版面费 |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论文发表 |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